查看原文
其他

嘉锦小故事 || 少董论道

黄嘉锦 渔歌轻飏心理工作室 2022-10-21

咨询师的奇妙冒险

嘉锦小故事


自从学习了精神分析,我多了一种思考方式,就连身边的生活也和以往看起来不一样了。


我希望通过自己身边的一些小故事,来说说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,我是如何思考的。


 

少董是我的一个好友,他挺爱思考的,所以偶尔我们俩喜欢一起讨论问题。

 

有一次,我们不知道怎么开始聊到说话的话题。他对我有这样的疑问:

 

“为什么你说话能让人听着感觉更舒服?”

 

少董展开讲了讲他的疑问:

 

“有的时候,我身边的谁谁谁,他一说话就带着说教的味道,别人都不爱听。但是你似乎不会让人有这种感觉。”

 

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,我只有一个模糊的答案:“大概我说话比较照顾对方的感受吧。”

 

少董接着说:“可是,有的时候我会有这样的感觉,当我想到一句话,我知道这句话说出口会让人听着不高兴,但我觉得这件事是对的,所以我觉得我还是应该说出来。”

 

我思考了一会儿,给出了我的看法:

 

是的,有些话是对的,但是会伤人,但这句话的正确与否可能并不是伤人的原因。

 

我曾经在一次重大考试中生病,在考场上就奄奄一息的被抬回家。

 

有人曾对我说,我就是因为想躲那次考试,才生病的。

 

当时我有一种被指责的感觉,似乎这句话指出我是一个可耻的逃兵。这让生着病的我感觉更难受了。

 

虽然这话这话听起来让人觉得不舒服,但它或许没错。



心理咨询里有个词叫“躯体化”,意思是有的内心冲突会通过躯体的毛病来度过。当时,对那个考试我的确没什么信心,可能我就是躯体化了一下。

 

即便是这个道理,如果换个这样的说法呢:

 

当时的我对于考试很没信心,这么重要的一场考试我很恐惧看到自己的糟糕的成绩。所以,为了避免这种打击,或许我的身体宁愿让我承受生病的痛苦,提前退出这场考试。

 

这样的说法,或许会让我觉得我的内心冲突与行为得到了理解,听起来也不那么刺耳。

 

两种说辞想说明的道理都差不多,但区别似乎在于能否更加站在我这个当事人的角度理解我的感受。

 

因为有事,我没和少董讨论完就走了,不知道少董如何看待我的言论,不过我挺感谢少董和我讨论这些,让我思考如何更加令人舒服的对待别人,对待我的来访者。

 


作者简介:黄嘉锦,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心理咨询师,渔歌轻飏第六期心理咨询师养成计划学员。 


如果你需要帮助,可以扫描以下二维码预约我。

预约咨询

请扫二维码


渔歌轻飏针对执业咨询师推出如下活动,欢迎点击报名:


渔歌轻飏第七期心理咨询师养成计划(2018年)

渔歌轻飏地面精神分析读书周二组第一期招募

渔歌轻飏地面精神分析读书周日组第四期招募

渔歌轻飏心理咨询师同伴支持小组2.0版即将起航!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